手機號碼:18516712219
地 址: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/F室
應用背景 水泥基材料作為一種多相復合材料,其水化硬 化過程中的相組成和轉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。水作為水泥基材料的重要組分,與水泥粉體混合后初始以液相狀態填充在水泥顆粒的間隙,在隨后的水化硬化過程中,一部分參與水化反應變成化學結合水,成為凝膠產物微晶的一部分,這部分水通過干燥蒸發的方法也不能去除,因而也被稱為不可蒸發水;現代水泥基材料科學的研究表明,不可蒸發水的含量與材料水化反應的程度和產物的晶體結構相關,而可蒸發水的含量及其狀態與材料的抗凍性、抗腐蝕性、徐變、干燥收縮等性能關系密切.由于水泥水化反應隨時間變化的連續性,不可蒸發水和可蒸發水的含量及狀態也在不斷變化.研究水泥基材料中水的相轉變,探索不同狀態的水的演變規律,對于充分認識水泥基材料的組成和結構,揭示材料的劣化機理具有重要意義. 下面簡單介紹采用核磁共振測試系統水泥漿體中可蒸發水的1H 核磁共振弛豫特征及狀態演變。 | |
核磁共振分析 | |
各試樣弛豫信號經反演后的分布如圖 1 所示 ,所有樣品的 弛豫時間分布均呈1 個或2 個主峰,并伴有少量微弱的次峰。主峰分布在0.1~10.0 ms 的范圍內,隨著養護時間的延長,弛豫峰逐步向左移動,即分布趨向于短弛豫時間。試樣弛豫時間分布趨短是由于隨著齡期的增長水化產物不斷增多,逐步將原先較大的孔隙填充細化,未反應的可蒸發水逐漸分布在較小的孔隙中. 如圖2 所示,各試樣平均弛豫時間隨齡期增長而下降,早期1~7 d 內下降快,之后變化平緩。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中的3 條曲線變化趨勢一致,其斜率均由 水灰比大的試樣其平均弛豫時間大于水灰比小的,飽水養護的大于密閉養護的。 (參考文獻:水泥漿體中可蒸發水的1H 核磁共振弛豫特征及狀態演變》 硅 酸 鹽 學 報 2009, Vol.37, 0 |